《僭建都市》是我近年讀過的一本很有意思的書,難得今天仍然有人借理論對這座充滿不平等的城市作深入反思,崇銘引用阿巴斯(Ackar Abbas)一書,令人明白今天批判城市發展已不再是西方學者之專利。本土學者起來加入批判行列,誠是可喜現象。
——李健正/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
作為一個資本主義國際城市,香港已不再是一個「借來的地方」,躲在殖民管治下孤芳自賞。香港和所有國際大都會一樣,正在經歷一由新自由主義主導之空間大改造,目的是讓土地和空間結合,為資本創造更大租值和財富。新自由主義已無情地使本來平衡的城市發展演化成社會階級的兩極化。到底香港這個城市應該怎樣再發展下去?這應該不再是官員和規劃專家們的專利,而是廣大市民的責任。
|目錄|
序一/李健正
序二/黃英琦
代序一 我們一起走過的街道:嚴迅奇專訪/鄒崇銘
代序二 王澍的顛覆、香港的違章/韓江雪
1. 寫在之前:全球城市想像下的時空錯亂——中國香港世界……
九龍/曾灶財
香港/彭浩翔
第一部 書寫我們的都會故事
2. 都會書寫:從「面-線-點」看香港的空間發展
2.1 多元、混雜、開放、流動的紅磡:香港的都會特質
2.2 從石硤尾、荃灣到天水圍:香港故事從何說起?
2.3 從新市鎮到大都會:發展重心重返維港兩岸
2.4 從花園城市到線狀城市:由「面」到「線」的城市規劃
2.5 從天水圍、紅磡灣到中環:化整為零的發展趨勢
人與土地的依附共存
八鄉錦田新城 「劣化」土地供應
巴黎/Le Corbusier
巴黎/David Harvey
3. 都會再書寫(I):整為零的「寮屋化——僭建化」規劃模式
3.1 發展:「去規劃化」的規劃策略
3.2 僭建:飛丁、套丁——誰有權僭建?
3.3 圈地:地產霸權墳圈地運動——官商鄉的利益分配
3.4 重建:發展商「鑽空子」蔚為奇觀
3.5 劏房:市區僭建新模式
政府和市場的社區管理二元迷思
緊急呼籲:保育唐二世地宮
紐約I/Jane Jacobs
巴黎/Henri Lefebvre
4. 都會再書寫(II):化保育「權貴化——標本化」的危機
4.1 從和昌大押到水警總部:經營至上的活化模式
4.2 從利東街、永利街到馬頭圍:市建局忽然保育?
4.3 從市場主導到民間主導:保育論述角力下的精英集團
都會地標 vs 歷史社區環境承傳
盛事之都:體驗經濟抑或做騷經濟?
迴廊:城市漫遊者的購物天堂/Walter Benjamin
奇觀:奇觀成為我們生活的全部/Guy Debord
第二部 重寫我們的都會願景
5. 重寫空間:從西九概念到都會願景
5.1 城市公園 vs 密集城市:功能至上的分聯規劃
5.2 城市公園 vs 花園城市:僵化分區規劃的災難
5.3 公共空間 vs 私人空間:香港公共空間的失落
5.4 公共空間 vs 公共領域:開放流動的公共空間
5.5 自上而下 vs 自下而上:「去地方化」的典範——西九!
5.6 解構主義 vs 地產霸權:從批判到被收編——解構?
從花展、海濱長廊到西九
從大會堂到西九文化區
紐約/Richard Sennett
香港/Norman Foster
6. 重寫地方:混雜流動的街巷鄰里
6.1 城市公園 vs 文化經脈:地方再造的嘗試
6.2 傳統連繫 vs 新烏托邦:刻意經營的鄰里關係?
6.3 日常城市主義 vs 新城市主義:空間生產参新工具
6.4 嚴迅奇:公共空間 三維想像
6.5 P2P城市主義 vs 開放源碼規劃:民主參與規劃的可能
6.6 黃英琦:拆牆鬆綁 營造灣仔
6.7 城市公園 vs 尖東商埸
《清明上河圖》特殊現象的背後
誠品.香港城市品牌
大學/Zaha Hadid X 嚴迅奇
陋巷/嚴迅奇
街頭/Christopher Alexander
7. 重寫市場:立根本土的經濟政策
7.1 市場體系 vs 生態體系:從領匯到港珠澳大橋
7.2 跨國的資本 vs 本土的經濟:"Marketplace"
7.3 取代進口的乘數效應:"import replacement"
7.4 本土擁有的自足城市:"local ownership"
7.5 「走出去」 vs 「拉回來」:優勢產業重植木土
7.6 「唔幫襯地產商」 vs 「幫襯我的領匯」:重尋合作社精神
7.7 市民共同擁有的社會投資
一個「雙重毀滅」的過程
「被共建」的優質生活圈
新居屋補地價的政策哲學
灣仔/黃仁龍、馬國明
黃大仙/陳婉嫻
紐約II/Jane Jacobs
8. 重寫生態:從環保、可持續發展到生態城市
8.1 從環保霸權到水桶論:環評的爭議
8.2 從環保、可持續發展到生態城市
8.3 生態城市與六大產業
8.4 生態城市與社會效應債券
香港農業最有可為
大增垃圾費 大減收差餉
兩電減排責任何在?
單車徑/梁富華
玫瑰園/黎廣德
9. 寫在最後:呼喚香港的土地政策……
9.1 香港有沒有土地政策?
9.2 土地政策 vs 規劃地政:黑箱作業的城市體制
9.3 土地政策 vs 環境生態:鴕鳥式的消極環保政策
9.4 土地政策 vs 房屋供應:解決市民燃眉之急?
9.5 土地政策 vs 經濟發展:空洞的城市願景
9.6 六年總結 vs 承認缺失 換湯不換藥
9.7 新任班子:強勢出擊?抑藥石無靈?
洪水橋是全國物流中心?
鐵路發展策略遠視症
填海選址只是海市蜃流
「多開發1%」,夠住多少人?
增加土地供應已失理據
附錄一 哈維的烏托邦想像
附錄二 從地市生態到生態城市
註釋
|作者簡介|
鄒崇銘,早年曾參與學生運動及政團工作,後轉職新聞界,曾於不同報章撰寫社評,現於香港理工大學任教及進修博士學位。他同時亦是香港公平貿易動力發展總監以及香港公平貿易聯盟理事。與韓江雪合著有《香港的鬱悶》、《80前後》、《用消費改變世界》、《墟.冚城市》等。
韓江雪,曾任報刊及書籍編輯,並於非牟利機構工作,專注於全球化、互聯網、新媒體和公共空間等議題,評論文章散見於《明報》及《經濟日報》副刊。與鄒崇銘等合著有《香港的鬱悶》、《80前後》、《用消費改變世界》、《墟.冚城市》等。
產品編號:IB903
ISBN:9789624574579
尺寸:170*215 mm
頁數:223頁
重量:360克